国家地理小课堂之恐龙武器大比拼

儿童对恐龙这个物种充满著好奇和想像,而恐龙科普的教学对老师也是一项高难度的挑战。大石科学馆“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科学课”以STEM 教学体系为设计理念,跨学科的教学方案设计,让探索古生物恐龙变成是一趟充满科学与艺术的惊奇之旅。

延续上次“恐龙复原”的探索热情,本期课程“恐龙武器大比拼”在12月3日于北京四合书院举行。这一次又吸引了几位新学员参与,可见儿童对恐龙是何等的好奇,而好奇就是探索知识的泉源。且让我们回味一下,这些未来的小小科学家,是如何描绘恐龙的防卫与捕猎武器的。

a2b692b35ab4a74610df9bc1
恐龙为了生存下来,都进化出了何种适应自然的方式?

少儿科普课程的设计应该本著跨学科的概念,本次课程设计,一直采用这套思路进行规划。正确的知识点引入课程中,以互动的形式让孩子的课堂中积极地提问、讨论和思索。对恐龙感到兴趣的学员,恐龙的科普知识是相当丰富的,这些知识均来自坊间的恐龙科普图书。但有些陈旧的恐龙知识,早已经被科学家根据新的证据给推翻了,但旧版图书来不及修改,这些陈旧的知识会让儿童受到错误的引导。

 

【大石科学馆】“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科学课”所采用的内容均来自“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科普图书”,力求展现最新的科学发现,并以“传播精准的科学知识”为理念。。

 

“恐龙武器大比拼”的课程内容,主要涵盖下列几个知识点和面向:

 1、了解植食性恐龙和肉食性恐龙的特征;

2、了解各种类恐龙的武器和防御术;;

3、以艺术创作的手法“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”,融合上课所吸收的恐龙知识,表现为艺术创作作品;

4、以游戏互动的方式,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
在本次科学小课堂上:

1、通过PPT上的图文,和兔兔姐姐生动地讲解,了解植食性恐龙和肉食性恐龙的特征。

2、通过近距离观察恐龙牙齿化石,总结肉食性恐龙牙齿的特征。

3、孩子们通过模仿,学习植食性恐龙的防御术。

4、引导孩子通过拓印画的艺术形式,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升华。

5、孩子们用画笔,画出自己对恐龙的理解,并用彩色的油墨,拓印出一个个色彩缤纷的恐龙世界。

孩子们自己动手,把想象图形化。

小朋友们的作品展示。

通过这堂恐龙课,孩子们收获了关于恐龙的新知识;体验科学家的研究过程,比如观察恐龙牙齿化石,总结归纳恐龙牙齿的特征;学会用各种艺术形式,将知识和想象融合,创作出艺术作品。这种跨学科的理念,也是国家地理少年科学课在课程设计时一直沿用的STEAM体系(Science、Technology、Engineering、Mathematics和Art)。

希望孩子们在这里收获新的友情,学到有趣的知识,提升艺术与人文素养,更重要的是,越来越热爱科学!!

第一幅作品:由五岁的小男孩创作,兔兔姐姐在上课的时候讲到了鸟类很有可能是恐龙的后代,于是小男孩将这一点融入到自己的画中,他画了三只可以飞的恐龙,还用太阳和云朵表达天空的环境。
第二幅作品:也是由五岁的小男孩创作。开始创作之前,他很苦恼地问我,如果想画一只特别大的蜥脚类恐龙,纸不够大怎么办?我告诉他画一些参照物,就能显得恐龙很大。他立即就理解了我的意思,在恐龙的旁边画了两棵小小的树,和一只很小的恐龙,突显出中间这只恐龙的庞大身躯。简洁的配色,让整幅画的主题很清晰。
第三幅作品:创作这幅作品的小男孩,是课堂上最活跃的孩子之一,在模仿环节就有很精彩的表现。男孩根据兔兔姐姐讲的“植食性恐龙会将自己的宝宝放在队伍中间,避免受到攻击”,画出了线稿。可是到了复刻环节,他觉得多刻一只恐龙宝宝是种负担,于是问兔兔姐姐可不可以不刻恐龙宝宝。兔兔姐姐一眼看出他的小心思,便提醒他说:“我很欣赏你之前的创意,但是我不希望你现在偷懒。”令人欣慰的是,小男孩最终坚持将自己的线稿复刻了出来。虽然这幅拓印画因为油墨涂得太厚,效果不是特别理想,但最重要的是孩子在过程中学会了善始善终。